非篆刻,不傳播
2021-2-27 金石君
江豪旭的家鄉(福建省龍巖市的一個小山村)
有一座大山,與所有的山峰一樣,連綿起伏,挺撥偉岸。它的特別之處,是在它的一隅,有一個小小的角落,被喚作庵角。這里曾經是一個少年成長的樂園,也正是,今天的一個印人,一個印文化的傳播者,江豪旭,號庵角山人的緣由。
這里便是庵角
一件藍布短褂,里襯小衫雪白而柔和。長長的胡須,會令你對他的年齡有些捉摸不定。而在這種飄忽感之外,一種超然的神韻與脫俗的風骨,卻是真真實實地存在于你的面前,瞬間可以把你帶到那個令人無限遙望的魏晉時代。一樣的堅守,一樣的抗拒,所不同的難能可貴,在于他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,用屬于自己的獨特語言,書寫著行走在篆刻世界里的堅持。
德安樓(江豪旭少時居所)
篆刻,是一個方寸小世界,卻足以折射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態。一般的喧囂浮噪,一般的追名逐利,形形色色的眾生相,許多人一邊不停地刻著“不忘初心”,一邊在篆刻的前行之路上一次又一次的迷失方向。他,少年時代既對篆刻情有獨鐘,在至今的二十余年中,始終以“不參賽不入社不拜師”的“三不”原則,堅守著內心對篆刻藝術的純粹追求。在當下的篆刻氛圍中,“三不”說起來輕松,做起來殊為不易,沒有一份脫俗、率真與過人的才華,面對喧囂世界對篆刻的侵蝕,抵抗是無力而虛偽的。從“三不”到擁有淡然靜謐的內心世界,在他的篆刻作品上,才會得有別出時俗之氣象,一股清雅的文人氣息,涓涓流淌。
江豪旭在創作
創作,他是認真的。習篆多年,求索與進取從不懈怠。態度,同時決定了作品的高度。一方印,在他看來,畫上幾方幾十方印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關于篆刻,他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愛好可以是業余的,但是創作必須專業?!贝苏Z讓很多篆刻路上的追隨者口口相傳,津津樂道。
“不參賽不入社不拜師”,這其中沒有世俗眼中的輕蔑與狹隘,如此,只是為了心無旁騖,只是為了尊重自己的內心不妥協,而全心致力于他的所愛。他與時俱進,以發散的思維模式,十余年的電商生涯,如魚得水,不斷研制開發大量的篆刻新產品,卻不唯售物;開課授徒,編寫教材,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,以“非篆刻不傳播”的堅定信念,弘揚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。他以己之力,積極改變這個世界,努力讓他所鐘愛的篆刻藝術變得更加美好,于此同時,用執著的堅守,抗拒著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滋生的污濁,精心守護著心中的一方凈土。
江豪旭在授課
篆刻藝術的創作,篆刻產品的研發,篆刻文化的傳播,填滿了他的生活。篆刻藝術素養的積累,從沒有一刻放松過?!坝≈星笥 薄坝⊥馇笥 ?,秦詔漢鏡銘文碑版博觀約取,奠定了他堅實的創作基礎與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。觀其今日之作,刻畫秦漢揮灑明清,真行隸篆融會貫通,印面邊款交映生輝,一把小刀,盡顯自家不同凡俗的清剛與姿媚。
成長于大山腳下,塑造了他的純樸與堅定;成熟于城市的喧囂,煉就了他的執著與抗拒。做人做事做學問,無不在詮釋趙之謙的那一句“獨立者貴,天地極大,多人說總盡,獨立難索難求?!辈槐安豢翰煌讌f,世界始終是那個世界,而我,依舊是大山深處,一隅庵角的那個我。尊重自己的內心,捍衛自己的追求,盡管道路難行,卻一路灑滿快樂的音符。沒有粉飾的純粹,以超脫凡俗的我行我素,去學習去生活去創造,用我所傾心守護的這方小小的凈土,在每一方完美蛻變的印章之中,折射我所熱愛的廣袤世界。正是那“忍把浮名,換了淺斟低唱”,拋開人生中誘人的虛妄泡沫,而醉心于己之所愛。也許,他所熱愛的并不僅僅是篆刻藝術,而是貫穿于整個生命,靈魂深處終不能割舍的自由。
此文原載于《中國書畫報》(2019年6月19日)